公益勸募活動
公益勸募活動
台中YMCA弱勢兒少扶助計畫
根據官方統計資料顯示,截至2023年年底,全台中市0-17歲之兒少人口為458,249人,其中有24,654人來自低收或中低收入戶之家庭,也就是說每100名兒少之中就有5位正處於家庭經濟困難的議題(約5.38%),若一個班級裡有30位孩子,其中便有1-2位須面對成長過程資源匱乏的狀況……
《兒童權利公約》:「兒童有教育、休息及休閒之權利。」
在《兒童權利公約》中,
第28條明訂:「兒童有接受教育之權利。」以及第31條闡述了:「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;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,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活動之權利。」
根據本會112年度統計會內98名服務兒少發現:
1. 低收、中低收入戶家庭多伴隨多重問題,如單親、身心障礙、隔代教養等。
2. 學習資源的匱乏:缺乏補充教育之資源,以及學習教導之對象。
3. 休閒娛樂機會較少:出遊、娛樂、才藝技能培養等經驗較少。
4. 內在心理狀態的影響:自信心不足、情緒困擾、學習壓力等。
同時,本會觀察到兒少受限於生心理的發展尚未成熟,為社會上較弱勢的族群,當家庭及照顧者未能提供其必要之支持時,兒少的基本需求便容易受到忽略,特別是弱勢家庭遭遇危機時的因應能力較為脆弱,使得弱勢家庭兒少成為社會體系中的相對弱勢族群。
《世界人權宣言》:「家庭、母親與兒童皆應受社會保護。」
在聯合國《世界人權宣言》中,
第16條:「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會單元,並應受社會和國家的保護。」
第25條:「母親和兒童有權享有特別照顧和協助。一切兒童,無論婚生或非婚生,都應享有同樣的社會保護。」
根據本會112年度統計會內服務家庭狀況發現:
1. 家庭經濟狀況壓力沉重,間接影響主要照顧者之親職功能。
2. 家長對於兒少課業學習、才藝技巧之相關之能較缺乏。
3. 家長具有親職教育之需求,如情緒管理、溝通技巧等。
本會觀察到除了重視「兒少之身心狀況健全發展」外,亦須對於整個家庭提供幫助,才能真正達到弱勢家庭自主自立。
社會服務內容-我們如何做
服務目的
- 增進兒少外語能力及學習資源。
- 連結社區志工,鞏固社區支持。
- 強化家長親職功能,協助家庭照顧功能發揮。
- 促進兒少身心健全發展。
- 提供弱勢家庭情緒支持與資源連結,落實弱勢關懷之使命。
服務內容
一、社工家庭關懷訪視
- 透過家庭訪視、機構訪視、電話訪談、轉介等方式,針對兒少及其家庭進行社會暨心理評估。
- 提供個別化、多元性的服務予脆弱家庭,協助連結社區資源,以及提升家庭內外在之復原力。
- 評估本會免費美語教育之兒少入讀資格,並針對有學習障礙、適應困擾之兒少進行訪視輔導。
二、美語教育課程
- 每週兩堂美語課程,提供兒少優質補充教育(由專任教師及外師授課)。
- 國小:兒童美語,培養外語基本能力,以及輔導兒少報考劍橋英檢。
- 國中:輔導國中美語課程,並輔導學生報考全民英檢中級、國中會考。
- 課程中持續培養兒少發展正向積極且穩定之學習態度。
三、志工關懷與課業輔導
- 辦理社區志工培訓與定期會議討論服務狀況。
- 志工服務內容:定期與服務之兒少約訪,並協助以下事宜:
- 建立兒少適當之生活禮儀、行為常規等。
- 協助兒少完成課業、降低學習困擾。
- 提供兒少情緒關懷與必要之內在支持。
四、家庭支持團體、親職教育課程與親子活動
- 家庭支持團體:各式主題分享,協助家庭建立正向連結與降低親子衝突。
- 親職教育課程:生命教育、情緒管理、溝通技巧、理財等主題課程。
- 親子活動:社區探訪、廚藝課程、藝術手作、電影欣賞、節慶活動等。
五、兒少休閒與生活輔導課程、青少年生涯探索團體
- 培養兒少自我認識、團隊合作、生涯探索、社交技能、生活技巧與休閒興趣等。
- 辦理廚藝、手作、藝術、音樂、科學、體育、團體分享等活動。
服務對象
- 居住於台中市北區、西區、東區、中區、南區及北屯區等。
- 以生活於隔代教養、單親、身心障礙、原住民、新住民、受刑人或經濟弱勢(含低收、中低收、特境補助等)之兒少家庭為主,弱勢成因包含有教養困難、照顧壓力或支持系統薄弱等。
- 年齡層 7-15歲(國小及國中)之兒少
本年度勸募字號:衛部救字第1121364172號